安徽省淮南市“審計質量年”活動凸顯五個亮點
2008年是安徽省審計機關開展五年行動計劃的第三年—“審計質量年”,安徽省淮南市審計局在“審計質量年”活動中,緊緊圍繞省審計廳“抓建設、練內功、提效能”這個活動主題,牢固樹立質量立審、質量興審、質量強審的審計工作理念,并針對當前審計工作出現的許多新特征、新變化,在活動中不斷創(chuàng)新新形式、探索新思路,“審計質量年”活動扎實有效,亮點凸顯。
亮點一:探索審計政務事務公開的新形式。該局利用多種形式全力推進政務、事務、財務、黨務等信息公開工作。一是利用淮南審計網(外網)公開審計部門基本情況、審計相關法律法規(guī)、審計結果公告等內容,截止12月上旬,該局在淮南審計網公開審計結果33項,內容涉及財政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投資審計、民生工程資金審計以及財務收支審計等;二是利用報紙等新聞媒體公開審計結果,今年7月、10月該局分別在淮南日報原文刊登《市本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結果公告》和《市本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整改公告》;三是利用局政務公開欄定期公開局機關財務收支情況,同時對全局職工關心的人事變動、評先評優(yōu)、后備干部選配、工資晉升等熱點焦點都及時公布。
亮點二:拓展經濟責任審計新領域。為進一步加強對村級政務事務的監(jiān)督,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切實保障村民自治權利,10月13日,市委、市政府以兩辦名義出臺了《淮南市村級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淮辦秘〔2008〕52號),該辦法的出臺對正確評價村級主要負責人的任期經濟責任,提供了制度依據。
亮點三:加強機關管理的新舉措。今年以來,該局圍繞機關管理的熱點問題,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內部規(guī)章制度和業(yè)務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機關財務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理制度》、《政務公開制度》、《公務招待管理制度》、《聘用人員管理制度》,建立了《審計業(yè)務會議制度》、《審計項目立項調研報告制度》、建立了投資審計“百名人才庫”等。同時,該局從4月份起對每一個審計項目都通過審計業(yè)務會議審定,進一步規(guī)范了審計行為,提高了審計報告的質量,規(guī)避了審計風險。年內該局還對9大類33項制度進行了匯編,全市審計人員人手一冊。
亮點四:營造審計支持的新環(huán)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審計工作,今年3月份、6月份,市政府分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工作意見的通知》和《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該局加強各部門的審計監(jiān)督和討論決定市級財政審計報告兩項工作被寫入政府工作規(guī)則,為審計部門依法審計、加強監(jiān)督,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保障。
亮點五:嘗試建立審計管理的新機制。該局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和審計署五年工作規(guī)劃,主動應對省廳提出的審計工作“六個轉型”的要求,并著手逐步建立完善審計工作六大管理體系:即強化財政預算功能,加快建立以財政預算為主體的預算審計工作管理體系;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加快建立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社會建設的審計工作管理體系;強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功能,加快建立以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為形態(tài)的“兩型社會”審計工作管理體系;強化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為要務的審計工作管理體系;強化服務型政府的功能,加快建立以規(guī)范權力運轉監(jiān)控為機制的審計工作管理體系;強化適應審計轉型功能,加快建立內部審計服務的審計工作管理體系。目前,六大管理體系由局領導帶領相關科室正在組織深入的調研論證,將于2009年初步建立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