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來,審計署駐南京特派員辦事處著眼實現(xiàn)奮進騰飛的目標,全面推行研究型審計。三年來,該辦9篇專題調研報告被批示、轉送或納入署綜合報告,11篇論文在署統(tǒng)一組織的重點課題研究中獲獎,6個審計項目被評為署優(yōu)秀或署表彰項目。該辦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推進研究型審計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機構,為研究型審計提供組織保障。作為對審計管理模式、審計方法理念的革新,在研究型審計總體思路確立伊始,該辦就成立了由特派員任組長的研究型審計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審定年度項目課題計劃、組織項目進度檢查及報告提交前的評審,為課題研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同時,還修訂完善了本辦理論研究會章程,調整充實了各處室研究小組的力量,為研究型審計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抓學習型機關創(chuàng)建,多形式開展干部培訓,增強研究型審計的發(fā)展后勁。三年來,該辦采取項目全程培訓、季度集中整訓、開設網上課堂、推行實務導師制等多種應用型學習培訓方式,快速提升審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經常邀請專家學者來辦講授有關如何開展審計理論研究、當前審計理論前沿與熱點、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等專題講座,拓展大家的知識領域。辦里還定期舉辦年度主題座談會,交流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討論新形勢和新難題,為大家提供了互相啟發(fā)借鑒的交流平臺。 三是出臺考核辦法,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研究型審計裝配“動力系統(tǒng)”。該辦將研究型審計的開展情況納入處室和個人的年度業(yè)績考核。如不定期通報進度完成情況;落實責任考核;強化成果考核。年終時,由領導小組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審,評選出優(yōu)秀課題、優(yōu)秀課題攻關標兵、優(yōu)秀課題組織人等,并給予獎勵,借此全面提高審計人員參與研究型審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是堅持項目審理會制度,強化對審計報告的研究分析和質量把關。根據研究型審計的要求,辦里既對每一份調研報告予以審核把關,還對每一份審計報告進行審核把關。項目審理會由特派員主持,關注審計取證、底稿編制的規(guī)范性;關注審計報告的框架結構、問題定性、法規(guī)引用及文字表述;關注被審計單位反饋意見的合理性;關注審計組提出的意見建議的合法合理性。實踐證明,嚴格的審計報告審理,既提高了審計報告的質量,也為調研報告提供了真實合法的基礎數(shù)據和事實證據。 五是全面開展主審競爭,讓更多年輕人走上舞臺,使研究型審計建立在思路創(chuàng)新基礎之上。近兩年來,該辦先后召開了數(shù)十場主審競爭會,上百人次參與競爭,產生了幾十名主審。在準備過程中,參賽者收集資料、學習政策、創(chuàng)新思維、系統(tǒng)分析,積極打造富有個性特色的演講方案;競爭會上,敞開思想、暢所欲言、各展所長,凡有價值有創(chuàng)意的思考全被吸收到審計實施方案中來,提高了方案的質量和水平。主審競爭不講資歷深淺、不論職務高低,實行能者上、優(yōu)者勝,使得一大批年輕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六是將處長講形勢變成制度,加強熱點難點問題研究。辦黨組讓每位業(yè)務處長走上講臺,向全辦同志系統(tǒng)分析各行業(yè)經濟形勢和政策發(fā)展走向,并提出各自的審計思路和方法對策。充分發(fā)揮業(yè)務處長在審計工作中的“排頭兵”作用,推動處長主動帶領大家學習新的政策和理論,并將學習研究的成果應用到審計實踐中,指導審計組對行業(yè)內宏觀政策和熱點信息的把握、難點環(huán)節(jié)的鉆研、重點內容的剖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審計信息提煉的準確性。 七是借助外部力量,提升研究能力。近年來,該辦與多家高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協(xié)作機制,充分發(fā)揮專家學者的理論專長,彌補審計人員科研能力的不足。先后邀請了署審計科研所、南京大學、南京審計學院的專家學者參與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外債管理等審計項目的課題研究,還組織專家學者召開了財政審計大格局研討會等活動,有效提高了研究型審計的質量和水平,帶動提高了全辦審計人員的理論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 八是每年編制預算,提供經費保證。該辦每年將理論研究經費納入預算,與署科研所合作的課題主動爭取經費支持。對于研究經費的確定與使用,該辦還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guī)程,確保課題調研資金??顚S?,使研究型審計有了充分的經費保障。(任書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