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審計廳副廳長馬玉紅表示,這次她帶來的是關于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提案。馬玉紅指出,近年來,皮革奶、毒生姜、鎘大米、熒光豬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熱度一直未減。針對如何保證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馬玉紅表示,食品可追溯體系作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工具,將食品加工全過程的信息鏈接起來進行監(jiān)控,是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的可行方案。“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知道食品出自哪個地區(qū),通過了哪些環(huán)節(jié),企業(yè)也能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整個食品市場就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馬玉紅表示,通過長期調研,她發(fā)現,我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存在三個普遍問題:一是雖然各省已經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但各省之間開展的情況差異較大,且多數只是針對個別類型的食品進行追溯,國內的追溯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二是以企業(yè)為主體構建食品追溯體系要有較大的資金投入,收益回報率不高,導致企業(yè)熱情度不高;三是媒體較多地關注問題食品的新聞,沒有利用媒體信息的傳播途徑來引導消費者關注可追溯產品的優(yōu)越性,這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場氛圍。“各行其政,就導致各個系統之間形成信息孤島,缺少權威的認證體系,缺乏公信度。企業(yè)投入過高,就會導致以市場為主導的食品追溯體系無法涉及到低端基礎性產品的追溯。宣傳引導上的忽視,就會導致消費者對具有追溯功能產品的購買意愿不明顯,進一步降低了企業(yè)構建產品可追溯體系的熱情。”針對現存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馬玉紅認為,應將政府、企業(yè)與生產者以及消費者進行有機的結合,缺一不可。對此,她提出四點具體建議,希望國家更高層面為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幫助。一是以政策強制引導為出發(fā)點,從全國層面盡快建立統一的追溯系統體系。由相關部門充分協調,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食品追溯標準,并要求各省份按照標準的要求,與本省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建立統一標準框架下的各省食品追溯體系,從自愿試行變?yōu)閺娭茍?zhí)行。二是以制度約束、行政推動及政策扶持幫助企業(yè)與生產者構建可操作追溯體系。包括建立完善的追溯平臺制度與技術規(guī)范,細化平臺的主體管理、產品來源、產品檢測、銷售記錄、編碼標識、信息發(fā)布等追溯的基本流程和管理規(guī)范;扶持企業(yè)構建食品追溯體系,并給予企業(yè)一定的政策傾斜和政策優(yōu)惠;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建設食品追溯平臺等。三是加大宣傳并鼓勵消費者進行全方面監(jiān)督。宣傳普及食品可追溯的優(yōu)勢,鼓勵消費者進行食品可追溯操作。四是加強對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立的監(jiān)督和審計,督促有關政策落實,促進資金真實有效使用、程序規(guī)范。
|